枸骨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内经慢性肾衰竭怪不得治不好方法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黄帝内经》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素问》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

大家好,我是李红波。

什么意思?通俗的说,就是治病,首先,要先知道风寒暑湿燥火,人是因为什么原因生的病,想清楚了再按照“必先五胜”的方法去治?

什么是“五胜”?说白了,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分析、辨证、诊断病情。

对此,历代医学家认为:五胜,就是通过阴阳五行,五脏六气来进行病机、病灶、病源分析!

现代中医根据临床实践总结,确定四步:其一,审查病机,明确原发继发,辨别疾病位置;其二,辨别真假,明确真假异同,辨别病性根本;其三,轻重缓急,审度病情轻重缓急,明确病势根本;其四,明晰治法,明确疾病治疗方法,确定制方用药。

日常门诊,我们常用这种方法为患者诊断病情,例如,我的这位患者:

方先生,55岁。经常腰痛、乏力,3年前,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吃了这几年西药,效果始终不理想。前段时间,在手机上看了我的肾病文章,非常认同我的观点,就找到了我。

患者自述,总是感觉腰膝酸痛,全身乏力,尤其是早上起床,更是严重,白天指关节还疼,口干,易怒,容易生病。视频问诊,舌红胖,苔薄白,边齿痕,脉沉、尺弱。检查单显示:既往史有慢性肾炎,尿蛋白(+++)。

经中医辨证,患者属于脾肾两虚、湿热蕴结之证,治疗当以补肾健脾,利湿清热为主。通俗来说,就是患者长期不注意饮食,肥腻、油炸、生冷的食物吃得太多了,伤到脾胃了,影响脾胃水湿运化散布了,以致大量水湿堆积在体内,累及肾脏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再加上平时不注意天气变化,秋冬加减衣物不及时,外邪入侵,才导致了这湿热蕴结的症状,所以,治疗的时候,要从健脾益肾,清热利湿着手,恢复人体水湿平衡。

因此,我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同时配以清热利湿的组方,为他开方:

党参、生黄芪、苍术、炒白术、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柴胡、茯苓、泽泻、黄连、清半夏、丹参、鸡血藤、白茅根、茜草等

50天后,疲乏、易怒明显改善,其它症状改善缓慢,可见脾虚湿盛之象还未消减,于是,前方加减健脾利湿之药:炒白扁豆、山药等;清热凉血解毒之药:仙鹤草、土茯苓、功劳叶、小蓟等,继续服用。

一个月后,小便黄,疲乏、易怒基本消失,见其它症状还在,再次加减疏风清热之药:茜草、小蓟、白茅根、金银花、连翘等;2个月后,指关节疼痛消失,身体抵抗力恢复,天气变化不再生病,尿蛋白转阴。继续服用巩固,1个月后停药,诸症未在反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