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树木盆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一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作者:徐志苗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会发生非主体现象,所谓非主体现象,指的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实际效果对原创作构思的不自觉偏离。艺术创作强调意在笔先,在创作前的构思至关重要。但是尽管艺术家预先苦心经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频频发生超出原设计的现象。就以作画来说吧,郑板桥曾对此作过生动的描述: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展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这种现象存在于各种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盆景艺术的创作也不例外。

一、树木盆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

艺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具有普遍性,但在各个艺术门类中的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与绘画、雕塑、书法等姐妹造型艺术相比较,树木盆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表现更突出、更频繁、更特殊。这种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如下方面:

1.创作素材原生形态的局限性

我们创作树木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木。这类素材不论是圃地育成还是野生挖取,都是鲜活的有机体,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物。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决定生物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我们在这个基点上开始创作,无疑有着种种局限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自然界没有一棵树木是我们理想中完美的素材。我们不可能像作书作画那样在一张白纸上按预先的构思任意泼墨挥毫。所以树木盆景制作的构思,只能是面对具体的创作素材来因材施艺,将就着用,尽可能发掘它的艺术个性而已。创作素材原生形态严重制约着我们的创作。

.树木素材的有限塑性

书法艺术历来强调用笔千古不变,结字因人而异,可是盆景艺术并非尽然。只能这样说:技法千古不易,而艺术手法的运用要尊重素材的塑性。创作盆景所采用的技法历来很少变化,树干的拿弯、雕琢、促老,枝条的修剪、缠扎等还是运用传统的技法,但艺术手法的运用造型、布势、款式可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前提:要尊重树木的塑性。比如主干的拿弯、枝条的缠扎扭曲,就必须考虑到树体的韧度,不能单纯考虑造型需要而硬攀强扭,否则,其结果是树裂枝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树木盆景造型中对枝干的韧度是需要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