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语音文字创世记逐节汇查36以扫的后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告别援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782275.html

创世记逐节汇查36以扫的后代

以扫的子孙(1-43)

以扫和雅各的兄弟关系,在以东与以色列两国之间继续延伸,旧约从来没有遗忘这点。本章极其详尽的名册,见证了这层亲戚关系,后来的外交、律法及国家情感中,也都浮现这份亲情(民20:14,申23:7,俄10-12)。

按照旧约惯例,在引进新一阶段的故事以前,首先把未蒙神拣选的谱系整理好,然后才继续描述被神拣选的一系,如7章,4-5章,10:1-20与10:21-31等,这里也是这样。本章为全卷的最后一部他作了铺垫。

这里的记录,显示出神的信实,他恪守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以扫在这里被称为以东,这个名字会使人想起他曾经为了一碗红汤出卖了自己长子的名分。以扫继续轻视属天的事。外在的繁荣和名声,在主约内的儿女常常得不着;在主约外的儿女,往往一开始就得到。

这或许是神对以色列人的信心的一次试炼,使他们听说到以东诸王的权力和显赫,他们接下来却在埃及为奴。尽管西珥山已经是以东人的产业,迦南地还仅仅是以色列人的一个应许。今世之子,他们手里拥有一切,唯独没有盼望(路16:25);光明之子一切都在盼望之中,他们目前手上一无所有。

拥有得到迦南地的应许和以东人直接拥有西珥山,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前者远比后者好。那些真正仰望神的人,必然会安心等候,神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本段逐步揭示以扫的族谱。首先是他最初的三个妻子(两个是赫人,一个是以实玛利的女儿)。接着列出十二支族的名称(9-14,19),其中亚玛力除外,他是妾所生的子。这显示了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外,还有以扫、以实玛利(25:13-16)、拿鹤(22:20-24)非嫡传三代的十二数目。

第三层的后裔(15-19)好像是宗族的名称,与上一层有些重复之处。最后一组记载了以色列建立王国以前,统治以东八位君王的名字(31-39)。全族谱中最有名的名字,是东南部地区的提幔,与号称约伯本乡的乌斯。

1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1这一章经文比较复杂,有些细节不大清楚。以撒的历史已经结束了,这卷书接下来讲他儿子的后代。

2-3以扫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和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又娶了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2-3赫人,在23:3已有注释;希未人,见以下20节的注释。以扫妻子的名字,与26:34与28:9的记录相互交错。在那些记录中,以扫妻子的娘家都有提到以伦和以实玛利,不过巴实抹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以实玛利儿子尼拜约的妹子是玛哈拉;另有赫人比利的女儿叫犹滴。

最简单的解释,是这份名单经过多年传抄产生失误;也有可能这里是记别名,女子婚后由丈夫改名也是惯例;又或者以扫不只有三位妻子,可能在四位以上,其中一二位已经去世,且无生育。因为犹滴与阿何利巴玛看不出有什么关系;后者的名字,意为“高处的帐棚”,与以西结书23:4的阿荷拉与阿荷利巴有些相似。

4-7亚大给以扫生了以利法;巴实抹生了流珥;阿何利巴玛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这都是以扫的儿子,是在迦南地生的。以扫带着他的妻子、儿女,与家中一切的人口,并他的牛羊、牲畜,和一切货财,就是他在迦南地所得的,往别处去,离了他兄弟雅各。因为二人的财物群畜甚多,寄居的地方容不下他们,所以不能同居。

4-7以扫的三个妻子在迦南生了五个儿子(代上1:35)。这些名字都是典型的闪族名称,这也部分地表明了以扫仍在一定程度上持守着他列祖的宗教。以利法这个名字也是约伯的好朋友的名字之一(伯2:11),其含义可能是“神的力量”。流珥的意思就是“神的朋友”,这也是摩西岳父叶忒罗的名字(出2:18)。

耶乌施的意思虽然有些不确定,但很可能是“耶和华所催促的人”。雅兰的意思可能是“耶和华所隐藏的人”或“他升高”。可拉的意思就是“光秃”,这也是摩西时代一个利未人的名字,他因背逆,神使地开口吞灭他;他的后代成为大卫的乐师(诗42-29)。

这段的描述有两个要点。一是以扫的儿子都是在他移居西珥(8节)以前,生在应许之地的迦南地(5节)。这与雅各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雅各的儿子大多数生在应许之地以外,然后才移居到这地。二是以扫就是以东,以色列人常常与以东人争战(俄巴底亚书)。

第7节的话有点难以理解。这里就像罗得离开亚伯兰往东迁移一样:那地方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牲畜甚多(13:5-6)。可是我们记得,在雅各从巴旦亚兰回迦南时,经上记着说,以扫迎见雅各后,“当日起行,回往西珥去了”,这已经表明,以扫是在雅各回迦南前就去往西珥地的。

以扫性喜打猎,西珥丛林之地对他来说,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以扫征服了何利人,并占领了他们的领地,就定居在西珥地了。这里说:“二人的财物群畜甚多”,“所以不能同居”,应是暗示雅各尽管逃离别是巴,他在本地还是拥有一份产业,由他的父母代管。

8-9于是以扫住在西珥山里;以扫就是以东。以扫是西珥山里以东人的始祖,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8-9西珥山的天然资源丰富,有几条交通要道通过以东。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神吩咐他们不要侵扰以东(申2:4-5),因为他们两族是兄弟;但以东人却不肯让以色列人进入他们的地方,以致到大卫作王的时候,这两族成为死敌。

以东和以色列两国有同一位祖宗以撒,且两国接壤,但以色列人轻视以东人,因为他们与迦南人通婚。

本章的后半部分也是以“??记在下面”起头的,不过大多数人会看得出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分支,追溯以扫谱系的发展。

10-12以扫众子的名字如下。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扫的妻子巴实抹生流珥。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亭纳是以扫儿子以利法的妾;她给以利法生了亚玛力。这是以扫的妻子亚大的子孙。

10-12以扫的儿子又有儿子,所以以扫有五个儿子和十个孙子。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十个孙子和三个儿子总共十三人被称为“族长”(15,17-18),就是一个支派的领袖。可见在当时,以色列、以东、以实玛利的三支力量不相上下(40-43)。

以扫的儿孙中,以利法与提幔的名字相继出现,说明以东可能是约伯记的舞台。另外在旧约中,“提幔”多次以以东宗族和以东城出现(耶49:7,20)。他的兄弟阿抹、洗玻、迦坦只出现在这里,“基纳斯”在其他经文中有同名人,却与这里无关。

“亭纳”是何利人罗坍的一个妹子(22节),这表明以扫家族显然与何利人通婚了。这可以为以扫的儿子霸占何利人的领土,并把原住民驱逐出境提供了一个借口(申2:12)。

“亚玛力”的后人是以色列最痛恨的仇敌(出17)。他们很早就与以东的其他支派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其领地是在加低斯附近的南地(创14:7,民13:29,14:43,45),包括尼革、外约但、西乃半岛。

亚玛力有不少分支,士师时代也出现在以法莲产业的山地,经文称“亚玛力人的山地”(士5:14,12:15)。作为游牧部落,他们有时与米甸人和“东方人”(士6:3,7:12)一起,有时又与亚扪人(士3:13)一起,共同入侵以色列地。

亚玛力人多次被扫罗(撒上14:48,15:2-9)和大卫(撒上27,30:1-20,撒下8:12)打败,最终被希西家所灭绝(代上4:42-43)。

13-14流珥的儿子是拿哈、谢拉、沙玛、米撒。这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是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她给以扫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

13-14以扫的这些孙子,在以下族长的名单中以外,我们一无所知。

15-18以扫子孙中作族长的记在下面。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有提幔族长、阿抹族长、洗玻族长,基纳斯族长、可拉族长、迦坦族长、亚玛力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以利法所出的族长,都是亚大的子孙。以扫的儿子流珥的子孙中,有拿哈族长、谢拉族长、沙玛族长、米撒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流珥所出的族长,都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的子孙中,有耶乌施族长、雅兰族长、可拉族长。这是从以扫妻子,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15-18从这一段看,以扫的长房亚大及亭纳所生的以利法及亚玛力,共有七名族长,占十三位族长的半数以上。“族长”有“千人”的含义,其实更准确的意思应该是“酋长”或“君王”。这些不同地区的贝督因民族采用酋长统治的体制。这里除了是族谱以外,也可算是酋长的名单;这与苏美的君王名单十分相像,只简列与不同地区有关的君王名字。

在这节经文中,“可拉”被计算在“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可是在第14和18节中,可拉却是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所生的儿子;在第11节“以利法的儿子”名单中缺少可拉的名字。可拉在历代志上(1:36)也没有被列为以扫的“孙子”之一,是被列为一个“儿子”(代上1:35)。所以,第16节的希伯来文中明显出现了一个抄写者的笔误。

19以上的族长都是以扫的子孙;以扫就是以东。

19以上的列表让我们看出,亚大和巴实抹每人只生了一个儿子,其支派不是由儿子建立,是由孙子建立的;阿何利巴玛有三个儿子,所以被看作支派的创始者。亚大生的以利法有六个族长,巴实抹生的流珥有四个族长,阿何利巴玛生了三位族长。

西珥的子孙(20-30)

20-21那地原有的居民何利人西珥的子孙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朔巴、祭便、亚拿、底顺、以察、底珊。这是从以东地的何利人西珥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20-21何利人占据西珥山,最早的证据是14:6。以扫家赶逐了何利人,就像以色列人赶逐了迦南人,这在申命记2:12有记载。不过,以扫还是当地首领祭便(基遍)之子亚拿的女婿。第2节称亚拿的家为希未人,这里却称为何利人,由此可见,这两个名字很可能是互称。

何利人是含族人,不是闪族人,广泛分布于古代中东区域。但这里经文中的何利人都是闪族名字,不晓得是不是以扫成了这里的最高君主后,敕赐他们当中有相应身分的改名。“何利(户利)”的含义,有“自由”“高贵”的意思。

随着近代圣经考古学研究的进展,何利人已经重新作为一个国家被发掘出来了,他们不再是“穴居人”或“釆矿者”。他们的史迹也出现在埃及人、赫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文献记录中。

他们在公元前第二十世纪广泛散布在中东的各个地区。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的米坦尼王国,在摩西的时代就是由何利人所统治的。他们的语言最近也被破译了,人们现在已经对何利人的文化和历史有了相当的了解。

22-28罗坍的儿子是何利、希幔;罗坍的妹子是亭纳。朔巴的儿子是亚勒文、玛拿辖、以巴录、示玻、阿南。祭便的儿子是亚雅、亚拿(当时在旷野放他父亲祭便的驴,遇着温泉的,就是这亚拿)。亚拿的儿子是底顺;亚拿的女儿是阿何利巴玛。底顺的儿子是欣但、伊是班、益兰、基兰。以察的儿子是辟罕、撒番、亚干。底珊的儿子是乌斯、亚兰。

22-28这段难以理解的是第24节,好像是某种家庭传说。这节的“温泉”是耶柔米拉丁文的译法,有些注释家也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摩西所指的是硫磺温泉的发现。

现今有三个这样的温泉存在于这一地区,一个位于泽喀玛因溪上,另一个位于死海东南方的阿撒溪上,第三个位于基拉克和死海之间的哈玛得溪上。可是犹太传统译作“骡子”,把学会马驴杂交的功劳归给亚拿。

29-30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族长、朔巴族长、祭便族长、亚拿族长、底顺族长、以察族长、底珊族长。这是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都在西珥地,按着宗族作族长。

29-30这两节重述20-21节的内容。

以东列王(31-43)

31-39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在以东地作王的记在下面。比珥的儿子比拉在以东作王,他的京城名叫亭哈巴。比拉死了,波斯拉人谢拉的儿子约巴接续他作王。约巴死了,提幔地的人户珊接续他作王。户珊死了,比达的儿子哈达接续他作王;这哈达就是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的,他的京城名叫亚未得。哈达死了,玛士利加人桑拉接续他作王。桑拉死了,大河边的利河伯人扫罗接续他作王。扫罗死了,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接续他作王。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死了,哈达接续他作王,他的京城名叫巴乌;他的妻子名叫米希他别,是米萨合的孙女,玛特列的女儿。

31-39这节提到“以色列未有君王治理以先”,“以先”好像暗示这话是后摩西时代补充的,甚至这整段记载都可能是以色列君王时代写成的。不过神曾经向亚伯拉罕和雅各应许说:要有“君王从你而出”(17:6,35:11)。所以摩西因此记述,这一应许在雅各家还没有实现,以扫家族却已经有过八个王,达到了一个很高水平的*体。

以东列王没一位是先王的儿子,这证明他们的王位不是世袭制,这与以色列王国完全不同,君王可能是由“族长”推选出来的。但以东地各个部族的组织结构,显然与以色列人的相类似。他们最后从各支派中拣选一个人做族长,并且他的后代也继续做族长。

这里提到八个君王的谱系,作者并没有清楚其它说明。这里主要是为了用对比的方式指出,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以东地已经有君王出现。

必须强调一点,当我们按照本章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把以扫的孙子七个“族长”(15-19)、八个王(32-39节)和额外的十一个“族长”(40-43),看作不同的世代;其实他们都是“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被列为族长或君王的,他们可能都同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至少其中有许多人是这样的。

出埃及记(15:15)和民数记(20:14)的比较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后一处经文中,摩西曾与一位以东王谈判,请求他允许他们经过他的领地。在前一处经文中,又提到了以东的“族长”因听说以色列人神迹般过红海就惊慌失措。

另外,我们也没必要认为40-43提到的十一个“族长”是一个接一个地施行统治的。唯一有连贯性的是八个接续即位的君王,这中间大约有两百多年的时期。这样,他们在位的平均年数是二十五年,比以色列王的十年和犹大王的十七年要长得多。在八个被提名的君王当中,没有一个在其他的文献中被提到过。

40-43从以扫所出的族长,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名字记在下面:就是亭纳族长、亚勒瓦族长、耶帖族长、阿何利巴玛族长、以拉族长、比嫩族长、基纳斯族长、提幔族长、米比萨族长、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是以东人在所得为业的地上,按着他们的住处,所有的族长,都是以东人的始祖以扫的后代。

40-43这几节列出以扫所出的族长都是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和名字列出的。由此可见,以扫是一个强大的旺族和大有权能的君王,他是以东人的始祖,统管各宗族和地区,并有十一个族长从他出来。以撒对以扫的祝福在这时候应验了:以扫离开了雅各,在他强盛时从他“颈项上”挣开了他兄弟的“轭”(27:39-40)。

只是以扫的儿媳亭纳是以利法的妾(22节),与以扫的第二个妻子阿何利巴玛(2节),本是西珥的两个孙女(12,25),在这里也被列为“以东人始祖以扫的后代”,不知是什么缘故;若说是“从以扫所出的族长”,倒是容易理解。

总的来说,以东的历史大部分是一个被以色列所奴役,与对以色列的反叛,再次被以色列所征服,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以东人的生活模式和职业完全地适应他们的国土,他们从打猎到强力控制贸易通道来维护他们的生活。

经过开始一段较长时期的独立以后,以东人被以色列王扫罗打败(撒上14:47),后来被大卫征服(撒下8:14)。尽管他们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试图反叛(王上11:14-22),但直到约兰时代他们才脱离以色列的权下(王下8:20-22)。

他们再次被亚玛谢所征服(王下14:7-10),并且一直在乌西雅和约坦的权下(王下14:22)。直到亚哈斯在位的时候,以东人才较长期地挣脱犹大列王的轭(王下16:6)。

后来他们被犹大王约翰·许尔堪彻底征服,在公元前年被迫接受了割礼,融入到犹太国。又过了一段时期后,以东人后代希律王及亚基老在罗马的恩准下又统治了犹大。

公元七十年,以东和犹太国都被罗马帝国庞培将*所灭。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复国,以东仍然渺如烟云。尽管如此,神给亚伯拉罕、以撒的应许,终将使以东人的未来大白于天下。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