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医药报」
桑枝
桑枝来源于桑科植物桑Morusalba.的干燥嫩枝。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典籍记载
《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痈。”
《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识别要点
(1)呈长圆柱形,饮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2)表面灰*色,有多数*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
(3)质坚韧,断面纤维性,皮部较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白色或*白色海绵状髓部。
(4)气微,味淡。
传统经验认为,枝条肥嫩,干燥,断面呈*白色者为佳。
食用指南
中医学认为,桑枝性味微苦,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等功效,对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有一定的疗效。
1.老桑枝煲鸡汤
老桑枝60克,母鸡一只,生姜3片。
用清水把老桑枝洗净;母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将桑枝、母鸡与生姜一起放进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个小时,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祛风湿,利关节,益精髓。
2.桑枝酒
桑枝、五加皮、木瓜、黑大豆(炒香)、金银花、薏苡仁、十大功劳、*柏、蚕沙、松仁各10克,白酒毫升。
将上述药材捣碎,纳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后,过滤去渣即可。
每次服30毫升,日服3次。
祛风除湿,清热通络。可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口渴心烦、筋脉拘急等症。
3.麦冬桑枝茶
麦冬、桑树枝、盐各适量。
将桑树枝用菜刀劈开,分成均匀的7小段后冲洗干净。汤锅中装入适量清水,将桑树枝和麦冬一起放入锅中煮至水开后,加入少许盐即可。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
4.桑枝菊花双子粥
桑枝15克,菊花、莲子、枸杞子各5克,糯米60克。
将桑枝、菊花加适量清水煮20分钟,去渣留汁。糯米洗净,加水放入砂锅中,同时加入莲子、枸杞子,倒入药汁,武火煮沸后文火熬煮半小时即可。
此粥具有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清热解*的功效,善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关节活动不利、关节红肿疼痛等,还可以改善暑湿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
食用禁忌
孕妇忌服。寒饮束肺者不宜服。
特别声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文/徐传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