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范进中举之后母亲高兴中风离世,他守孝三年
TUhjnbcbe - 2024/8/18 20:49:00

自从范进的母亲在他中了举之后,看见家中的光景全变了样,换了好房子,好的生活用品,丫鬟也有了,光顾家里的乡绅也多了之后,一下子高兴得中了风归天了。

范进让老丈人胡屠夫拿着一些银子,去庵里请8位僧人为老太太做法事超度亡灵,正好一位大寺里的僧官慧敏也在滕和尚的庵里,因为他有田产在庵子附近,所以经常来庵里小住。

胡屠夫向滕和尚说明来意之后,滕和尚便把银子交给慧敏,让他回寺里去准备。可慧敏才刚离开庵子一里路就碰到了佃户何美之,何美之用老爷家的火腿出油了相邀他去家中喝酒吃肉小聚一番,慧敏被说得口水直流,耐不住诱惑便跟随去了。

慧敏正受到何美之和他妻子的好生招待,突然来了七八个人嚷嚷道:“大青天白日的,和尚妇人调情,给我绑了”。于是将慧敏脱得精光与何美之的妻子栓在一起绑了,用杠子抬着去了关帝庙前,让知县发落。

何美之赶紧找到范进说明了情况,这家中还等着和尚来为老娘做法事,可和尚却被绑了怎么行,这事等不得,于是范进便写了帖子给知县,知县就把慧敏放了,何美之又去求张乡绅救下妻子,张乡绅又一帖子给知县,骂了几句也将她放了。这一通下来,慧敏和何美之少不了给了衙门几十两银子,倒算是把事情给解决了。

好端端的,是谁故意要整慧敏?

原来,是张静斋看中了慧敏的一处田产,想要又不肯使银子,于是今天逮着个机会想好好整一整慧敏,让他泼一些银子出去好解气。

慧敏谢过了范进,又为范母做了三天三夜的法事,可是过了七七,范进看今年的山向不利,只能待明年秋天下葬,一摊费用下来也要三百多银子,还要在家守孝三年。可这一通事情下来自然是误了这次参加会试的时间。

张静斋提议,一同前往高要去拜访范进的老师,也是张静斋的世叔,高要的知县老爷汤奉,一路费用张静斋全包了。

按理说,范进正在丁忧,也就是守丧期,是不允许外出,赴宴,应考,做官的,他推辞说这次外出是不符合义理规矩的,但张静斋劝说:“礼有经,义从权”,意为要遵循礼制,也要懂得变通。范进便答应了一同前往。

到了高要,拜见了汤奉老爷,可这汤老爷便不怎么待见张静斋,因他每次来都是打秋风占便宜的,所以很是讨人厌,但这一次他相邀了范进一同前来,汤老爷便不好拒绝了。

汤老爷好酒好茶招待了他们,用的碗碟是银制的。筷子也是象牙筷,范进看了自然是不敢越规的,因为他尚有孝在身,所以换了竹筷。但这一大桌子的燕窝、鸡鸭鱼虾,没什么素菜,汤老爷见范进连筷子都换了,这些吃食恐怕也不会下嘴了,正在担心时,只见拿着竹筷子的范进挑起燕窝里的一个大虾塞进嘴里,这才放心。

汤老爷说他是回教民,只吃牛羊肉,可现在又不许宰杀耕牛,连他自己这些牛羊肉也不好找了。可此时正好有一回教民拿着50斤牛肉前来笑纳,请求汤老爷将此命令放松一些,不然大家都没得吃了。

汤老爷又想与别人方便又是给自己方便,但却又害怕违反命令,于是便与张静斋和范进商量,此事如何是好?

张静斋给汤老爷出了一个主意,先打这回民几十板子,然后再把这50斤牛肉堆在夹他的枷上面,示众广而告之,让大家都知道汤老爷秉公办案,不徇私枉法,然后名声就出去了,不日便可升迁。

汤知县采纳了张静斋的提议,第二天便照着做了,只是这天气,牛肉放在上面一天便臭了还生蛆了,再加上回民被打了又用枷锁得紧,第三天便死了。

这下惹出了大事,一百多回民聚众在衙门前闹事,又被衙役前的一个仆役说漏了嘴,知道原是这张静斋出的馊主意,于是要让一命抵一命。

张静斋自是万万不可交出去的,来者是客,只能先送他们两人出去,安全为首,于是,派了汤知县派了几个亲信,让张静斋和范进二人换了草鞋,粗布衣服,戴着草帽,用一条绳子将他们从后门吊出城门,如丧家之狗般仓皇逃回家去。

可这件事还得处理,汤知县自己无法搞定,便请求上司出面解决,上面责备了汤知县用法过猛,但却不可助长他们的歪风邪气。

汤知县又是磕头又是说尽好话,请求上面还将此事发回给他来处理这闹事最凶的五个人,以成全他的脸面与知县的威风。上面答应了,汤知县便威风凛凛地发落了这五个回民。此事才告一段落。

三年守孝期满后,范进中了乡试,第二年又去京城会试,便去拜见他的恩人周进,如今周学道已升任了国子监的周司业,范进忙跪谢师恩。

周进说,他已经帮范进在各位考官们面前宣扬过他的才华了,大家都抢着想要呢,让范进就住在他府上,缺钱还可以帮衬一下。

范进果然中了进士,在部属就职,几年后便皇上钦点为山东学道,也就是恩师周进的老家。周进托他去打听一个他以前教过的七岁孩子荀玫如今怎样,是否考学之事,想要提拔他,范进自然是记在心里。

到了山东以后,他便把童生生员的卷子全部拿来细细查看,六百多卷子里也没有找到荀玫的名字,范进觉得这等小事都办不好,怎么面对恩师,于是心里烦闷。

此时,有人提议说,让范进在已经考中的名单里去找找,说不定荀玫已经中了呢,而不是在未考中的名单里,范进果然在第一名里发现了荀玫的名字,原来荀玫靠自己的才学已经考中了。

第二年荀玫参加乡试,又考了第一;再省试,又高中;再会试,中了第三名进士。

此时,范进已经升任了通政司。

正在荀玫有大好前程可奔时,家中却传来丧事,荀母去世了,按规矩,荀玫便要回老家守孝三年,不得出来做官了,就如范进先前考中了马上又守孝三年一样,只得在家挨过三年的时间才可重新出来。

荀玫想着求恩师周进和范进为自己保个举,也就是可以不用回老家守孝三年,可是,他的位分太低不合规矩,只有宰相和九卿,或是边疆重地的官员一类的高官也有这样的特例,荀玫只能回家,丧事办了两个月才算完毕,花费近千两,还是借的外债。

其实,在这里,已经为荀玫以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伏笔,也是他成为两淮盐运使之后,贪墨无度被抓而成了官场的油子。

这从他为出仕不愿守孝和借钱挥霍为母办丧事中便可见一二。但这里,我们先不聊荀玫以后的人生选择,而是看从周进到荀玫这一条入仕途的线索来看人生的转折。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先写范进的贵人周进的境遇,遇到贵人相助,捐了一个监才在六十多岁时考上了,并成为国子监的司业。后来他又成了范进的贵人,他赏识范进,并给了他机会,又让范进在五十多岁时考上,并一路中了进士,做到通政司。范进为回报师恩,不让有真才的学子被一些糊涂官埋没,于是回到周进的老家又提拔了周进从前在家乡教书时的学生荀玫,虽然荀玫也靠着自己的学识一路高中,可又与范进有着相同的命运,两人都是同时在考中后便要守孝三年在家,无奈只能有三年的空窗期,耐心等待日后的时运。但不一样的是,范进出来为官已是近六十的人,而荀玫还年轻,自有大好前途。

吴敬梓写范进中举,很是有趣又好看,让人在感叹时运不济,岁月不饶人的同时,又给了人一线希望,哪怕到老了,若一直在努力的路上追逐,也有看到曙光的机会,又谈何放弃呢。

可不禁又让人叹息,若没有伯乐,没有贵人,没有火眼,那如周进和范进这类的人,还有出头之日吗?当他们受恩于别人,自身遭遇有感触时,又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与自己有相同命运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出头的人,他们又成了别人生命中的贵人,伯乐。

人总是先有所经历,再有所感悟,直到遇上贵人,或是命运的转机,回头再看一路走过的路,才恍然大悟,命运的安排竟如此神奇,你以为等不到了,却不曾想,那人竟在那灯火阑珊处;你以为没希望了,却不曾想,机会正悄然来临,考验的就是你的那份执着与耐心;你以为转头一场空,却不曾想,更大的好运竟在你沉寂多年之后等着你。

世间之事,有多少无法预料,又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之事,难得的,你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奋勇向前,一直未曾低头。

(有兴趣的朋友,要看范进中举前后的故事,且看这篇:54岁范进科考20多次后遇贵人高中,看了他恩人的故事才恍然大悟)

1
查看完整版本: 范进中举之后母亲高兴中风离世,他守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