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等。
来源:为鸭跖草科吊竹兰属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成分:全草含β-谷甾醇,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琥珀酸。叶含4种乙酰花色苷,吊竹梅素和单去咖啡酰基吊竹梅索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长约1米。茎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长圆形,先端急尖至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抱茎,鞘口或有时全部叶鞘均被疏长毛,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紫色,通常无毛,全缘。花期6-8月。
生长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不耐寒。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土壤栽培。生于山边、村边和沟旁以及路边较阴湿的草地上。广植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产墨西哥。
采集方法: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吊竹梅的水提取物及醇浸膏分别于腹腔注射毫克/千克,对小鼠腹水型肉瘤S???的抑瘤率为45%和49%。从全草中分得3个抗肿瘤有效成分,给荷瘤小鼠注射,其抑瘤率分别为:琥珀酸43%(毫克/千克);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98%(毫克/千克)。特别是后者,剂量增加1倍时,仍未发现毒性,体重递增也和正常组平行。
药用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60-90克);捣汁用。外用:捣敷。
单复方方剂治疗:
1.治泌尿系统感染:鲜吊竹梅12克,十大功劳根15克,水煎服。
2.治慢性痢疾:鲜吊竹梅全草60-90克、白米30克,同炒至半成炭为度,水煎服。
3.治白带:鲜吊竹梅全草60-克,冰糖30克,淡菜30克,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每日两次。
4.治咳血:鲜吊竹梅全草60-90克,猪肺克,酌加水煎成1碗,饭后服,每日两次。
5.治目赤肿痛(急性结合膜炎):鲜吊竹梅全草30-60克,一点红鲜全草30克,共捣烂,外敷患眼。
6.治乳腺炎:鲜吊竹梅全草适量,加生盐捣烂外敷。
7.治烧烫伤:鲜吊竹梅全草捣烂敷患处。
8.治蛇咬伤:鲜吊竹梅全草30-60克,捣烂绞汁,汁调酒内服,渣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