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郑在读诗middot雷云瑞amp
TUhjnbcbe - 2020/10/25 3:38:00

---今天是诗歌和爱,陪伴你的第天---

郑在读诗推荐官

赵学*

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点击此处听推荐官赵学*往期作品)所有的风都停了

作者:潘洗尘

诗人

郑在读诗:雷云瑞(闽东语)

艺术家

琴瑟(普通话)

中原荼書院店长

制作:昊翔

向上滑动看诗歌全文

我习惯了闭着眼睛

在风声里分辨四季

春天如水带着时间的质感

夏天不疾不徐在阳光和雨之间游动

秋天来时风声声入骨

而冬天总爱虚张声势

也会有突然的一刻

所有的风都停了

我挣扎着却只听到烟灰落下

时间留不住

能留下的只是记忆

我们常常羡慕诗人总有能力,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繁复的人生。潘洗尘,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的成熟作者,用阅历与磨砺,将四季变幻中人心的动荡,在这首小诗中,勾勒得清晰又透彻。人类有时矛盾,在物质繁华或步履匆匆里迷失,又在苦痛挣扎里发生顿悟。当我们习惯了闭着眼睛,于风声中捕捉记忆的模样,属于思维的定格,终究敌不过时间,剥离虚幻而华美的外壳,不过是物是人非后,在人间的一场匆匆而过……

——洛然

本期嘉宾:雷云瑞(下图右)

琴瑟(下图左)

雕塑艺术家中原荼書院店长

民安集团艺术总监

坐在一棵枸骨树下,午后空气里暗导的热,又找回了小时候扎在麦堆里的那些个夏天。城市把我们带走得太远,回来的感觉,真好!我需要一个空间,将头脑心念倾倒于文字。高楼林立的格子间里,显然找不到这样的感动。自昨日与雷云瑞和琴瑟相遇、相谈、相交,走进那个把虚渺的概念量化下沉的空间里,我的心深陷欢喜。

意识里某种潜在的无名正逐渐被勾勒出形状。

终于明白初交谈时雷所说的:这是一个以茶为媒介、启发人们思考的第三场所,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也可以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做,发发呆、放个空,让自己静下来。一个空间,可以隔绝得安静,在如今这个投其所好的快节奏社会里,不足为奇。但仅凭此,要启发人们的思考,我总觉得这个概念打得有点虚无。毕竟,人的思想最容易根深蒂固。

直到我走进这个起初摸不到骨的空间里:

硬线条的现代风格,恰如其分地融合进中国古典的灵动;因地制宜的不对称比例和空间留白,毫无喧宾夺主地让渡给见证了时间沧桑和生命温度的艺术品们。在这里,我见到了自东南亚而来的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金丝柚家具,看到了从藏地收来七八十年代的黑茶茶砖,惊讶于云南深山采茶时捡到的纯天然茶叶化石,抚摸着台北故宫博物院仿古瓷专家蔡晓芳先生的晓芳窑茶器,品味着从海拔米的千年老茶树上亲自采下野茶茶青制成的老白茶,近乎痴迷地听着每件艺术品和设计背后藏下的人与故事……雷云瑞说:“人情、记忆和时间,与空间一样,都是很模糊的东西,但其实它们都是可以量化的。”我终于明白,支撑这些虚无实现量化的,不止是空间,更多的是每个角落与线条设计中浸润的人情与温度、纵横交织在这个空间里的历史场域和人文交互。像是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门,我固有而可笑的僵执俗念纷纷脱落!城市让我们渐渐远离了人类的许多本能,于是,我们与世界隔绝的墙越来越厚。创新和颠覆,如浮萍,没了根,变得艰难而窒息。所幸,还有这样一群人愿意躬身匠心、勤耕翻土,为文化末梢的枯白,找到逆旅的归途。

最容易被人感知的,永远都只有人。

所以,这个立体化的茶书空间里,我依然坚持:击中我内心裂缝的共振源,是欣喜能够相遇的人。鲜活的生命,有趣的灵*,空间是外显的表达。雷云瑞的身上,我看不到任何边界;找不到边界,也就看不到棱角和排斥。他有艺术家的纯粹与执着,生命里没有任何乖张和强求;身上充满了野蛮生长的影子,但找不到一根刺,圆融通透、安正恬适,却没有清刻的痕迹。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做森林里的一块石头,无所事事;但挑战到了眼前,就会自然地去平衡关系、平衡自我。会去探究和尝试生命的深度与底限,然后自己回来,并不贪痴留恋;会将艺术自然地引渡到金钱的变现,两者自洽,丝毫没有一点突兀。自小生长在福建闽东,推开门就是一片茶地,九岁徒步四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采两斤茶青到上学的村庄上卖掉,然后去交学费,那时的茶叶比学费要贵。这是雷云瑞印象里第一次茶与钱挂钩的记忆。他说:以后的消费,要有人情味,情大于生意,才是正道。他对艺术和美有天然的感触和浑然的聪明,让人不明觉厉。在他设计的空间里,你会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还有乡野生长融进骨子里的不拘自由,以及从未脱离大自然回归尘土、洗尽铅华的质朴与匠心。茶空间里所有的杂志,都是雷云瑞从台湾的罐子茶书馆背回来的;茶空间里所有的东西也都可以售卖和定制,包括你看到的茶器、家具、蒲团,或者也可以是让你非常有感觉的帐幔。

这个茶书空间的名字,由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题字——中原荼書院。

如有兴趣,可以去放空灵*:据说有特制的茶餐,你不咨询没有广告提醒你;还会有一杯迎宾茶,即便不消费也可以坐上一下午。琴瑟说:未来的空间里,会融合茶道、香道、花道、琴道,还有书香。她为自己取名“琴瑟”,也是想取两种乐器传递美妙旋律之义,希望在这个茶书空间里,遇到不同心情前来的茶友。她愿作为一个倾听者和分享者,为有缘的爱茶人提供一个放松心情、安静思考的空间。这个美术专业出身的姑娘,灵动温婉、气质如兰,对美也有一种天然而巧构的直觉。一枝从地上捡起的石榴,去罢枯叶,就成了众人眼中的艺术美。年进入民安置地集团与茶结缘,在这条与茶相伴的路上,她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目前是中原荼書院的店长。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冥冥之中不可解的缘分,当生命拥有了质感,量化后的呈现一定是最美的。

年08月03日起

《郑在读诗》正式改版

嘉宾推荐官制全新上线

每周一、三、五晚21:30

准时与您见面

一首诗,一个人,一段经历

与您共同成长,共同领悟

如果您曾是我们的读诗嘉宾

欢迎您向我们推荐

您心目中有诗意、有梦想的TA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在读诗middot雷云瑞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