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仲夏,*映泉持所著《中国树木——盆景艺术》书稿来敝庐,嘱小女为《盆景鉴赏》篇撰数首小诗,其中有洪观清制作五针松盆景《俯瞰》。久久凝视,心旌动摇,此盆景真如山公醉态酣然,上身后倾欲坠,却又一脚藏起,步履不稳,用一手伸出作平衡,恰如山简酒醉而归,又如王戎持如意而舞,那种魏晋风度、狂放不羁之情怀,颇合我心境,遂擅自改名“醉松”,作诗云:“秦封五大夫,系马扶风途。世事杯中物,接篱如意舞。”虽与洪观清不相识,睹其作品,神已接会。
洪观清为歙南卖花渔村人,此地外有庄峰、瀹岭、洪岭、锦屏诸峰横亘,苍翠伟丽,如屏如障;内有紫炁、西陇、后山、前山、象山、狮山四围错落,土膏肥厚,可圃可艺。村居座于山洼之内,大源水从村西纳四小源东流至村口,两侧有狮、象山护卫把守,风气绵密。村内人家多在小溪之北,溪流清澈,冬夏潺湲,琴筑之音不绝于耳。唐乾符年间(—),因*巢之乱,洪诚自绩溪徙篁墩,后因此地山川怀抱,土腴泉洁,遂定居村西源头。其后余年,留居者或再传而无传,或外迁,单线一脉可循,直至元末18世洪仁乙生4子,发枝繁衍,瓜瓞绵绵,衍成村落,名其地为洪村,又因倚岭而居,故又称洪岭。清道光(—)以后,洪氏人口愈盛,而相邻的吴村却日渐衰败,洪氏居地向东边横街、吴村拓展,以谐音改吴村为浯村,一作梧村。其时,歙县十八都、二十七都皆有梧村之名,因村人艺花卖花之故,称卖花浯村,浯与渔乡音相谐,讹为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洪氏自唐末徙迁以来,以所居为世外桃源,或商游江湖,或为官出仕,或遁隐林壑,皆崇风雅,爱读书,以儒术相传。唐宋时期,盆景大多为文人清雅之供。徽州花卉盆景于宋代已有名气。如元丰八年(),苏辙任绩溪令,县衙中栽有牡丹、芍药、兰花等;徽州牡丹最盛,访者亦多,绍兴二十八年(),严州知州李翌到访徽州,向时任徽州知州李植乞讨牡丹;丞相洪适于绍兴二十九年()知徽州,其弟洪迈曾到访,为获得歙县牡丹而吟咏唱和等;又当时徽州文人如休宁汪莘、祁门方岳等所作花卉诗词不计其数。范成大于绍兴二十六年任徽州司户参*,在任上作梅花诗十首,其中有郡城河西梅花、郡圃梅花、通判厅梅花、司法参*廨舍梅花、歙南梅口梅花等,其形态有“夹路漫山取次红”的自然生长式,有“慢破团团一壁龙”的游龙式,有“五云丛里望三台”的三台式,与今卖花渔村所栽培徽派盆景梅桩造型颇相吻合。
卖花渔村洪氏栽培花木之业于明永乐(—)之后、成化(—)之前始大显于世。至23世裔孙30多人,有别号者9人,如南阜、爱菊、云庵居士、庄峰主人、梅溪、月泉、栴潭、梅谷、双峰等;24世50多人,有号者19人;25世90多人,有号者30多,此种现象别处极为罕见。然以培艺花木之超凡逸趣为生涯,又当别样理解。又25世洪栊*靖年间(—)商艺南北,其后,又有洪时旸、善文、善武、善智等游艺北京,则可知,明代中后期,卖花渔村之盆景栽培已渐成一业。明万历年间(—),歙县所培植花木盆景种类甚繁,如杜鹃,编为七台式,高挺丈余;如梅花,以磬口蜡梅嫁接,改其色,增其香,可谓巧夺天工,又从北京、福建、杭州、开封、嘉兴、亳州等地移植者甚多,这与卖花渔村盆景业当有很大关联。
洪观清家世代以盆景为业,其祖父洪德贵、洪月田皆为名家。年,洪月田被*山管委会林科所聘用,负责盆景花卉栽培和管理,名声在外。时潭渡*映泉在安徽省*山树木园当主任,址在汤口,遂于年将洪月田聘请到本单位,制作和养护花卉盆景。在洪月田的言传身教之下,*映泉、胡一民等人学到了徽派盆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映泉所作盆景曾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且主编过《徽派盆景图志》,著有《徽派盆景艺术》、《中国树木——盆景艺术》等书;现为安徽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的胡一民著有《徽派盆景》一书,另外,徽派盆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洪文亮、洪灶林、洪定勇、蔡元绍等皆师承洪月田,有作品获奖。
洪观清生于年,自小耳濡目染,8岁就在父亲的指导和督促下帮助养护和栽培花木。进校读书后,每当放学或节假日,或养护栽培花木,或上山挖野桩,或跟随父亲跑县城、屯溪、杭州、上海等地为大户人家或园林单位扎盆景。至而立之年,洪观清的盆景造型技艺等在村中颇有名望。以往,村人虽以艺花木为生计,然培养盆景数量极少。每当下半年和正月闲空,从家里挑上一担培植盆景,大者数棵,小者不过十来棵,带上一把锯,一把挖锹,一把剪刀,随途出售。花卖得差不多,就到附近山里寻找野桩,用所带工具稍加修理,做成造型,重返市场叫卖,跑涉数百里、上千里,亦属平常之事。远者南下福建、广东,北到天津、南京,附近则杭州、昌化、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无所不到,或三五月,或大半年始回家一次,餐风沐雨,艰辛不言而喻。山野的老桩经加工修理后,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颇受顾客欢喜。洪观清年青时亦常入深山采挖,县内则数天回家一次,如黟县等地则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为培养更有价值的盆景,把没有卖掉的野桩重新埋入地下,浇水养护,得两三年才能转回,打理不细心者,虽路途迢遥地搬运,亦成枯木,岂不惜哉!
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以粮食为纲,盆景花卉被冠以资产阶级产业,市场冷清。村内山地所培植紫薇、老桩等被大肆砍伐,用作烧砖瓦,整整两窑,数万斤花木!所幸村人不弃祖业,坚持栽培盆景花木,等待着盆景业的兴起。年,因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北京派人来卖花渔村选购盆景。村人看到了培植盆景的希望,热忱高涨,纷纷插扦培植。尤其近20年来,盆景花卉的需求量猛然增加,以致卖花渔村山地水田,花卉灿然。盆景培植从副业发展成主业,家家户户皆为栽培专业户。经七、八十年代的滥砍滥伐和各地盆景业的兴起,深山里的野桩更少见了,村人亦几乎不采挖野桩,全靠人工培植。这时,洪观清盆景制作工艺的优越性便充分体现出来。
徽派盆景主要栽培特点是“以曲为美,以老为贵,叠台(片)为冠,扎剪结合”。盆景的价值除看树桩造型、年限长短外,还要看植物品种,以梅花、罗汉松为上品,其中梅桩最具特色,称“徽梅”。早春花开,“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美不胜收。造型主要有梅花与碧桃的龙桩式,梅花、罗汉松、圆柏的三台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屏风式和杂桩式等。八、九十年代,国家、省、市盆景协会举办的盆景花卉评比展览会,由于受当时环境约束,多数个人制作的盆景挂靠于某单位参展,仅少数以作者本人名义参与。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在武汉举办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洪观清第一次参与评比,所制作梅桩《几度春秋》获二等奖;年三月,中国花卉协会、中国梅花腊梅协会与杭州市园林管理局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梅花腊梅展暨西湖梅花节中,洪观清挂靠多景园参展的《春荡新安》和《洪岭二红》两盆梅桩获得银奖。
洪观清对五针松的培养情有独钟,*映泉主编《徽派盆景图志》收入其制作盆景三种,皆为五针松,其一为自然式造型,另两种为三台式造型。皆盘根曲干,枝片舒展,疏密有致。其中《大鹏展翅》,从插扦至今已培养40余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顶片昂首而立,一侧枝向前伸展,如大鹏展翅欲飞,谨严而富有动势,曾以《苍龙戏水》之名参展,获安徽省花卉博览会三等奖。洪观清今又将三台式改为自然式,将树冠造型剪扎得更为生动。另有五针松《步步青云》,获年7月安徽盆景协会在合肥举办的安徽第三届裕丰杯盆景评比展会三等奖。洪观清家院里盆景余棵,有紫薇、梅花、五针松、罗汉松、桃花、枸骨、榆梅等等,其中最为得意者亦为五针松,疙瘩式,从当初的手指粗细培养至今有40多年,后因疙瘩太粗抢眼,遂将疙瘩挖成勺状,别有一番滋味。
徽派盆景制作的植物达多种,其中以梅为主,有徽州台阁宫粉、洪岭宫粉、徽州骨里红、江南朱砂、洪岭二红等58种,桃有千瓣白桃、千瓣红桃、五彩碧桃等10多种,大多为卖花渔村洪氏先人数百年来培养成功或从外地移植成活者。近来去洪观清家采访,见其嫁接罗汉松颇有成就。罗汉松长叶种生长速度较快,制作盆景容易成型,但树冠外形比较粗犷;短叶种生长较慢,盆景成型较难,但树冠紧密,雅致秀气。洪观清于四十年前,将小叶种嫁接大叶种上,培养出中叶种,盆景已成型,长速比小叶种快,树冠大气清秀,观赏价值高于大叶种、小叶种。又有20年前、10数年前以小叶种嫁接大叶种者数棵,长势各不一样,其中丛簇之叶有如宝塔形者,观赏价值当为更高,或为基因变异所致。可以预见,经洪观清不断地插扦嫁接试验,若干年后,可栽培出更多更好的罗汉松品种,堪为徽派盆景业一大盛事。
洪观清在卖花渔村数百年来以培育盆景为业的基础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依托下,继承发扬祖业,于造型技艺上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得到世人赞同,并于年获得安徽省级徽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而且50多年以来,洪观清不仅自己研制盆景技艺,还帮助村民发展盆景,在他的点拔下,如洪定勇、洪毅、胡立志、洪元中、洪建华、洪义成、蔡元绍、蔡明生等都成了村里的盆景专家。
来源:徽文化特色人才征文比赛
整理:歙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