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桩不要盲目,许多人总是想拥有很多的盆景,可随时观赏,解“饥”止“渴”。但初学制作之时,因鉴赏能力不够,导致在山野采挖树桩时见桩便要,实施“地毯式”挖掘,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生态。在集市购买时也不分好坏优劣,大量采购结果大多是不上档次的粗品,费时费力费财。因此,初学者求桩心切之情固然理解,但一定要有内行人士指点,以免事倍功半。
2、养桩不要随意,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养桩亦然。树桩养护需耐心、细心,更需要懂得植物生长特性和土壤结构以及水肥施灌、病虫防治等知识。在养护时:
切忌对树桩处理随意。每个树桩都要根据自己的造型思路,认真裁剪枝根,处理好伤口后,才能入土栽埋,否则不利于树桩成活。
切忌配备土壤随意。土壤是关系树桩长活长好的重要因素,土壤配好了,树桩成活就有了较大的希望。
切忌施灌水肥随意。植物生长离不开肥料和水,但应该薄肥勤施,浇水适时适量,如仓促施以大水、大肥,树桩吸收不了,便会造成积水烂根或肥害,生存也就面临危险。
切忌处理病虫害随意。许多病虫害能在几天时间之内危及植物生命,因此对其不能等闲视之。要做到发现及时和防治及时。
切忌摆弄树桩随意。树桩栽在地上或大盆里,要等其根系发达,完全成活后,方能在适时的季节和适宜的天气里翻盆换土,切忌一时埋在地里,一时心切上盆欣赏,弄来搬去,活桩也会成了死桩。
3、造型不要仓促,亲自动手制作出独具风格的作品,无疑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切忌仓促。
忌养护不到位仓促造型。树桩的枝条必须长到一定的健壮程度,与树干逐步形成过渡枝时,才能修剪造型,切不可论长不论壮,待树枝长到一定长度时,便“扭麻花式”地捆绑吊扎,表面看来有一定形状,但仔细观之“火候欠缺”,尤其是落叶植物,在冬季观赏时,其缺陷就明显体现出来
考虑不成熟切忌造型。一个树桩需反复推敲后,方能确定造型方案,初学者因造型技术一知半解,又动手心切,盲目上阵,以后又不断地大刀阔斧改正,致使一个树桩弄来摆去,延误了成型时间和时机。建议初学者在造型时最好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找内行人士指点,这样既少走弯路,又对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有帮助。
附:
浅谈盆景成品或桩材的选择和注意事项初学者和部分这样的老盆友,为什么前前后后用了很多钱,收了很多桩,费了很多心血,仍然培养不出好的盆景?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不会选材;二是不善培养。
一、不会选材1、喜欢贪大。
部分朋友就是喜欢买大的素材,无论品种,无论树形,只要是大的树状就喜欢。其实树状的大小,不能决定盆景或桩材的培养前途和价值。有些大的树状,并不适合做盆景,并不适合在家里培养,更不适合用花盆养桩。而且越是大的树状,越难以培养一级、二级枝条,很难使枝条最终和树状整体比例匹配。所以,并不是越大的树状越好
2、喜欢贪怪。
有些朋友喜欢稀少和奇怪的品种。但是,如果大家仔细研究过日本国风展、雅风展、中国盆景展、台湾盆景展......就会发现,有些树种几乎从来没有出现在这些有规模和档次的展览中。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些树种并不适合培养盆景,要么这些树种叶子太大,比如桃树、柳树、桂花、葡萄;要么是树种本身就无法形成有很好的根脚,比如珍珠*杨、原生的珍珠罗汉;要么某些树种很难长期人工培养成活,比如高山映山红、高寒柏树、白鳞铁树(越细越有价值,但是越细越难常年养活);要么有些树种生长过快或类似草花,比如大叶栀子花,大叶爬山虎。
3、喜欢想象。
有些朋友看到毛胚素材,就可以想象出来或画出来将来成型的样子。但是很多想象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一个已具有先天不足的树状,并不能靠人工在花盆里培养而改变它的主要问题。并且从树状上新生长出来的芽点,树根的培养,并不一定可以如同想象中可行。比如,树根不好,主干走势不好,主枝上缺少侧枝或松针等,几乎都是难通过人工在花盆培养能够改善的
二、如何选材那么如果选材呢?
1、看根脚。好的材料,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脚。因为根脚是无法通过在花盆里培养出来的。好的根脚是那种粗壮,并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须根,看上去很多,从上深入泥土,但是丝毫没有力量的感觉,容易给人一种“浮”在土上的感觉。或者有些树桩的主干直接从土里出来,根本看不到根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要选择有力,粗壮的根脚。但是要注意:根部和主管过渡一定不能有明显突然从粗到细的差异,比如大阪松是用黑松根部嫁接的,有时就会在根部和主杆连接处有产生很大的突然从粗变细,产生一个大疙瘩,没有过渡2、看走势。好的材料,其主干的走势一定要好。这里包含2个意思:一是主干从下到上,要由粗到细。二是,主干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个别大树型盆景除外)。从粗到细,直中有曲,这样的盆景树桩,就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及其生动,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壮的主干,是很难通过铝丝囚扎或人工雕刻达到很大改变的效果。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长的结果。
3、看匹配。这里所讲的匹配也包含几种意思:一是;根脚、主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脚很小,而主干比下面的根脚还粗很多,或者是侧枝比主干还粗,或者侧枝远远细于主干(侧枝太细)那就给人以牵强搭配的感觉。二是;侧枝从主干出来的位置,小枝从侧枝出来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比如很长一段侧枝上没有小枝或芽点,给人脱节的感觉;或在主干凹处生长侧枝,给人缩进去的感觉。这些都是树桩成型后的缺点。
4、看比例,一般来说(文人树除外),好的盆景,根脚(主干)直径与盆景高度的比例在1:2左右。如果根脚(主干)是5cm,而高度是40cm以上,可以想象,这样的比例,会显得盆景过于瘦弱。一旦侧枝出来,树叶丰满,就是典型的大头小身的感觉。如果是根部细小,主干从下到上,是从细到粗,多数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桩”,也是头重脚轻(极个别奇桩除外)。如果是文人树,同样最好是有坚实的根脚,扭曲的主干,粗细匹配的侧枝,并且很关键的是飘枝的长度要和主干的高度匹配。太长,显得轻浮;太短,显得生硬。
5、看树种。买盆景树状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树状的品种,是大叶的,还是小叶的(罗汉松、枸骨、榆树、雀梅);是不耐寒的(北方盆友注意),还是不耐热的;比如金柳(有人错叫雀舌*杨)、金蛋子、金豆、罗汉松,0摄氏度以下就有冻伤、冻死风险。
6、看季节。如果购买下山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季节。冬末春初,是最好的季节。如果是寒冷的冬天,下山桩很难发根,容易干枯。如果是夏季,又容易脱水。同时,建议尽量挑选有很多须根的树桩,千万不要长时间的运输,因为长时间运输,即使有须根,也容易干枯。用塑料袋长时间的保湿,反而使得受伤的须根腐烂。炎热的夏天(30摄氏度以上),运输途中,如果3天不浇水,就很危险。寒冷的冬天(-5摄氏度以下),对于一些树种也很危险。
7、看盆龄。杂木类,从侧枝的修剪,就可以大概看出盆龄。比如如果一个光秃秃的主干只有几根一级枝条,而没有其他侧枝,那即使卖家说培养很很多年(盆龄多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年下来不可能没有侧枝和细枝。难道卖家把细枝也全都剪下掉了么,只留主杆?如果是松柏类,那就看看一朵朵的松针是不是逼近主干和侧枝了。如果只是生长的枝条的顶端,而枝条内部脱节(无针毛),那说明也不可能培养多年(除非卖家本身不会培养)。另外,大家收到带盆运输的树木时,可以用手抓主干带盆摇动,如果树木和泥土紧紧连同盆一起摇动,那可能是老盆(树在盆里多年)。如果轻轻摇动,树就连根离开了花盆,或树根在泥土中松动,那基本上就不是老盆。而是卖家刚刚种进去的。
9、看卖家。如果有些朋友在当地缺少盆景素材,可以联系一些懂盆景、人品好的卖家帮助寻找。少数卖家,只是手中有树桩,但是他本身并不了解盆景的选材,或本身并不擅长盆景的培养和修剪。所以桩材很多,价格不低,号称“老师”、“大师”,其实不懂盆景。真正爱好盆景的卖家,爱好盆景和赚取利润应该是一样重要的。销售盆景的同时,更要能够指导初学者如果养护和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售后服务。真正懂得盆景的卖家,最还是能够拿得出自己收藏或培养的成功盆纪,作为示范和样品。如果,一个卖家说,“我很懂盆景,很精通盆景培养,但是我手里没有成型的盆景,或精品。”那么,大家就要怀疑,他是不是很懂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