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动画《刺客聂隐娘前传》是由唐传奇小说《聂隐娘》开篇部分改编成的女性英雄成长故事。聂窈七和表哥田季安幼时青梅竹马。窈七在十岁那年被道姑掳去,于隔绝人烟的深山苦学武艺,后成为一名专杀暴虐大僚的刺客。她离家十六年后,却被派去刺杀田季安,内心经历了从“杀一独夫子救千百人”到“慈悲仁恕”的良知发现,呈现出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孤独。
故事开头,是聂隐娘十岁那年被道姑掳去,作为对方的弟子,在隔绝人烟的深山苦学武艺。“隐娘被掳”,并不是什么天才被世外高人发掘而成名天下的侠客起始。将她带走的这位道姑,是嘉诚公主的双胞胎姐姐嘉信公主,她训练杀手,专门刺杀暴虐的藩镇。
道姑教导隐娘:“凡鸟兽一定藏匿形影,所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鹰色随树,同化于物类之中,冥然忘形,是谓隐剑。”意思是动物会让自己形成一层保护色,隐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中,好让自己的形体无法一眼被辨识出来。而高明的剑道,在于能洞察先机,速极无形,一击必杀,此为隐剑的奥妙。
转眼三年过去,此时隐娘身轻如风,她以迅猛的速度登至峰顶,轻轻一甩,那剑便精准地刺穿翱翔长空之上的鹰隼。然面对嗷嗷待哺的雏鸟,她似乎仍未斩断恻隐之心。在师父将雏鸟踢下山崖后,她的脸上充满了复杂悲愤的神情。这一段,是对小隐娘心存善念、重视人伦亲情的暗示。
隐娘成为杀手的最后一试,便是与师父的对战。这场竹林中的缠斗,也是押上性命的考试。师徒二人在夜色中蒙眼相对,隐娘在树上跳跃蓄势,暗器自二人手中飞出,要想挡住对方的攻击,全凭耳力与杀手的直觉,用手中的剑对话。冷兵器一次次交错相击,在月光下生出凌厉的银色光芒。道姑击回的暗器斜擦过一棵竹子,隐娘借着打弯的枝干顺势而上,从天而降。剑穿破了师父的外袍,而身体已经逃脱。察觉到了对方的所在,隐娘与师父同时举剑,刺向对方。师父的剑穿过了隐娘的蒙眼布,隐娘的剑却已经横落在师父的脖颈。
聂隐娘就此出师。她接受了师父给她的羊角匕首,成为了一名专杀暴虐大僚的刺客。
道姑曾说:“隐剑之志,在于止杀。杀一独夫子,能救千百人,就杀。”行刺的目的,在于阻止更多的杀戮,这是必要之恶。如果除掉一个残暴的独裁者,可以拯救千百人,那就该杀!
离家十六年后,隐娘奉师命返家,刺杀表哥田季安。
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结尾,少女终究没有磨灭人伦之爱,放弃了刺杀。聂隐娘同磨镜少年牵马远走新罗,达成了其剑道上的顿悟。青鸾舞镜的意象,照见了自己的喜悦与无人逃遁的孤独,隐娘比青鸾幸运的一点,便是还有磨镜少年在侧,这是她的未来。但我们不能忽视她为那场博弈而练就的过去,未来都是由过去变来的。
在《前传》中,聂窈七和田季安,幼时青梅竹马。二人成人后的身份在世俗中成对立面,一边是身处煎熬与*治斗争中的田季安,一边是心如止水归隐远走的聂隐娘。作为预告片,它必须告诉我们刺客聂隐娘的使命和炼成,又要保持一定神秘。于是我们见到了这样一部定格动画微电影。
“我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图书馆里一共就借过十四本书,这十四本书的名字我依然历历在目。那就是‘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就是一个叫做hero的东西,那就是英雄,其实所有的故事基本都是围绕英雄展开的。”这是定格动画《刺客聂隐娘前传》的导演翁劼在一席演讲中谈到的个人对英雄元素的认知来源。他所塑造出的英雄,《风中之塔》的老人、《风雪山神庙》的林冲,包括《前传》中的聂隐娘,都不是天生显赫的王,也不是典型的惩恶扬善的侠客,沾染着英雄不该过多渲染的人情气质,他们战斗、出剑的动机也都使人为之悲悯。这些英雄没有金身护体,支持着他们在世间继续的光亮,来源于儒家的仁义,也有道家的“涤除玄鉴”。聂隐娘从“剑道无情”到“剑道有情”的觉解,从“杀一独夫子救千百人”到“慈悲仁恕”的良知发现,再由磨镜顿悟而“涤除心尘”的三次心灵的转变,呈现出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孤独。
除了对人物聂隐娘英雄身份和心境转换的改写,动画中开头和几次重要转场,背景山林大量采用经典的中国山水画元素,营造出了若干表现自然山水生命的审美意象。场景设计作为动画创作中的时空元素,对动画整体风格的表现和艺术效果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宗白华先生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文中讲到,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去刻画那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自然凭借物质而表现万物的过程。道姑携隐娘于山崖之上习武,画中人物背后群山喻示着清净隐世的道家意境,人物落地时给予其气息以水墨渲染的特效手法,镜头反映的物象成为山水画审美意象创造的一种高度概括。导演不仅将山水画、传统手工业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还充分利用自己出身雕塑系的优势,把材料与空间的概念相结合。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他和团队进行多次试验与筛选,利用漆包线和PU发泡料,制作出能够承载所有剧本内容、完成所有动作的身体和骨架,质量完全不亚于《*妈妈》、《僵尸新娘》等外国动画佳作中骨架价格高达六位数的人偶。
建国后,国内动画艺术家们不遗余力地创作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元素的动画作品,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年获得国际儿童娱乐片一等奖的木偶动画《神笔》,为中国动画在国际上赢得“中国学派”的称号。当我们制作出阿凡提和神笔马良这样的经典人物及故事时,国外的定格动画都还没有多少起色。因而,当时中国的定格动画是世界顶尖的,而后它像恐龙灭绝一般忽然销声匿迹。在今日,“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在国外早已被广泛认可,作为本土培养出来的动画师更应立足于民族文化根基,根据定格动画的创作特点,兼顾中国文化中的“寓意于象、寄心于神”的意象表达,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元素入手,在绘画、雕塑层面与现代工业数字技术相结合,创作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定格动画佳作。
参考文献:
1.翁劼:《偶遇》,一席,第三十三期,年7月24日
2.顾春芳:《“剑”与“镜”:心灵的澄澈——侯孝贤刺客聂隐娘的美学追求》,《十月杂志》,年2月20日
3.范治鸣:《数字技术在中国风定格动画创作的应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7期
作者:钟华晴
编辑:张德浩
图片及视频:网络
审核:刘心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