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比真花更美故宫收藏的菊花文物正在展
TUhjnbcbe - 2021/4/28 1:19:00
北京皮肤科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小拙看展多,写的展览少,一堆照片无处用,强迫症怎么受得了。前日脑洞豁然开,一拍大腿一跺脚,干脆开个新栏目,美图多多颜值高,真好!

新栏目开张第一篇,少不了皇上撑场面,来,进宫瞧瞧:

今年秋天,北京故宫为一朵花举办了一场展览,名叫《菊香晚艳:开封菊花与故宫博物院藏菊花题材文物联展》——这名字真不短,主题其实很简单:殿外铺花盆,殿内展文物,主题都是秋之盟主:菊花。

菊花早就谢了,幸好文物还在,美丽不输真花朵。

玉石珊瑚菊花盆景,清代,北京故宫藏

宫里举办庆典,装饰殿堂,都会用到鲜花。可惜鲜花不常在,玉石盆景成了很好的替代品。

菊花花瓣用了玉石和红珊瑚,惟妙惟肖,常开不败,唯一缺点是太贵。

工匠特意塑造了一朵正在凋谢的菊花,独具匠心。

兰菊纹象牙扇,清代,北京故宫藏

和菊花盆景相比,这件文物也不便宜。

象牙扇是用象牙丝编成的。象牙需要切片,用药水浸泡,然后才能劈丝、编织,工艺繁琐,是广东匠人的绝技。

鲜花和绿叶同样由象牙雕成,经过染色,称作染牙。象牙有天然的“亚光”效果,染色后别具清雅之气。

剔红菊花图盘,明永乐,北京故宫藏

乍一看,这好像是个木雕盘子。其实,工匠雕的不是木头,而是漆皮。

工匠先在木盘子表面涂刷几十层、上百层天然漆,刷出厚厚的漆皮,然后在漆皮上雕刻花纹。

因为刷的是红漆,这种工艺叫做剔红。

剔彩菊花纹盒,清代,北京故宫藏

剔红要刷层红漆,那如果先刷40层黑漆,再刷60层红漆呢?剔红就变成了剔彩。花是红的,叶是黑的,层次丰富,多姿多彩。

戗金彩漆菊花芙蓉图盘,明嘉靖,北京故宫藏

这只漆盘没那么多层次,但色彩丰富。

花叶的边缘和脉络都用了金线,够晃眼吧!这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粘”上去的。

工匠先在漆盘上刻出花纹,接着刷一层粘合剂,再擦掉粘合剂——刷了又擦,你耍我呐?别急,粘合剂已经渗到花纹里了。然后贴上金箔,或者洒些金粉,再用棉花擦拭一遍,花纹就沾上了金色。

这就是繁琐无比的戗金(戗音呛)工艺。

朱漆菊瓣盘,清乾隆,北京故宫藏

又是一只漆盘子,这次没有花纹了,但造型花哨,如同一朵盛开的菊花。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种菊瓣形的漆盘,又叫人“山寨”了一只:

瓷仿朱漆菊瓣盘,清乾隆,北京故宫藏

很像吧。不过,这是一件瓷器。

喜欢菊瓣形瓷盘的皇上不只乾隆一位,他爹地也很喜欢,而且比乾隆更喜欢,直接叫人做了一溜:

十二色菊瓣盘,清雍正,北京故宫藏

十二色菊瓣盘是雍正官窑的名品,釉色饱满,光泽莹润,精纯至极。

据记载,雍正皇帝看过十二色菊瓣盘的样品后,下令一次烧造四十套,看来是真爱!

当然,要论瓷器,康熙皇帝不会输给前面两位儿孙:

豇豆红釉菊瓣瓶,清康熙,北京故宫藏

真是一只漂亮的红瓶子!这种釉色就是著名的豇豆红釉。

豇豆红釉瓷器很难烧制,稍有不慎,釉色就发绿——看到瓶底附近的绿斑了吧,连御窑也无法避免,可见难度很高。

有人问,为啥叫“豇豆红”?答案在这里:

原来豇豆真有红色的!

玻璃菊瓣渣斗,清雍正,北京故宫藏

这个小痰盂名叫“渣斗”,放在餐桌上,用来吐渣滓。是不是很像*玉做的?其实是玻璃。

论知名度,清宫玻璃器远远比不上其他皇家工艺品,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宝——话说这么精致的东西,真要往里吐鱼刺?!

掐丝珐琅菊纹炉,明代,北京故宫藏

这件香炉有个一本正经的名称:铜胎掐丝珐琅器——好吧,它的俗名就是家喻户晓的景泰蓝。景泰蓝名气很大,我觉得主要是中学课本的功劳,因为里头有叶圣陶写的《景泰蓝的制作》——想知道景泰蓝怎么做出来的?去问语文老师吧!

景泰蓝只是珐琅器的一种,下面这种更闪亮:

画珐琅菊花纹壶,清乾隆,北京故宫藏

这只铜壶像不像穿了一件花衣裳?菊花图案是用珐琅颜料画上去的,称为画珐琅。

画珐琅鹌鹑菊石图鼻烟壶,清乾隆,北京故宫藏

这个鼻烟壶也是画珐琅器,只有拇指高,娇小可爱。

鼻烟壶用来存放鼻烟,鼻烟本身是洋货,画珐琅又源自法国,再配上鼻烟壶侧面的欧式卷草图案,啊,让异域之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菊花是花中君子,是历代文人心中不朽的网红,被誉为圣人的晚餐(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隐士的良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被减肥人士尊为毕生的楷模(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花瘦”)。赞美菊花、自比菊花简直成了文人圈的时尚——既然是时尚,必然少不了爱凑热闹的乾隆皇帝。

公元年秋天,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菊花展。

为啥说“别开生面”?第一,展出的菊花品种有44个,他不辞辛苦为每一个品种写了一首诗。第二,他叫来许多人一同赏花,但不能看看而已,看完之后要交“作业”——把44个品种一个不落画一遍!

佚名《乾隆皇帝洋菊四十四种诗意图》局部,清代,北京故宫藏

这份作业没写名字,不知道谁交的,画的是菊花名品“胜芙蓉”。据记载,“胜芙蓉”的特点是花蕊淡*,花瓣长而阔,花头直径可达七八寸。很显然,画家观察得很仔细,描绘得很逼真,估计是一位敬业的宫廷画师。

汪承霈(音沛)《洋菊四十四种图》局部,清代,北京故宫藏

爱新觉罗·弘旿(音午)《洋菊图》局部,清代,北京故宫藏

这两朵“胜芙蓉”比较“写意”,没那么逼真。这也难怪,汪承霈是兵部尚书,爱新觉罗·弘旿是皇上的堂兄弟,论精细当然比不过职业画师。

但也不是说,业余的一定比不上职业的。

钱维城《洋菊图》局部,清代,北京故宫藏

这幅“胜芙蓉”最漂亮,既精细,又有微风吹拂的感觉,神形兼备,写实写意两不误。作者名叫钱维城,他中过状元,当过刑部侍郎,又是陪皇上吟诗作画的词臣画家,堪称全能王!

总的来讲,这四份作业都不错,至少80分以上——那皇上呢?他画的菊花怎么样?

乾隆皇帝《菊花图》局部,清代,北京故宫藏

嗯,够写意!

菊花早就谢啦,但菊花文物展会持续到11月27日。展览分为两部分,工艺品陈列在东六宫之延禧宫,书画和织绣陈列在西六宫之永寿宫。

永寿宫关闭很久了,这次重新开放,颇为惊艳:

觉不觉得有那么一丁点儿小女人的气质?

因为人家的墙纸粉粉哒!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真花更美故宫收藏的菊花文物正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