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十杰rdquo风采丨王
TUhjnbcbe - 2021/9/10 2:54:00

深山出俊鹞

飞涧有沉鱼

他,七年如一日

从白鹤滩到叶巴滩

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线

不断超越自我

他就是叶巴滩地厂项目部

工程管理部主任王露

初识白鹤崭头角

年7月,刚刚踏出校园的王露,来到金沙江畔的白鹤滩水电站,开启了他崭新的职业生涯。“初到工地,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王露回忆起第一次看到地下厂房的场景。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结构布置复杂、埋深大,总开挖量达万方,开挖总里程约千米。同时,面对地厂厂区地应力高,硬脆玄武岩变形大、易松弛破裂等复杂的地质条件,初次从事地质和施工管理工作的王露压力倍增,更深感责任重大。

“洞室施工不比室外作业,有时最高温度可以达40度,施工条件艰苦、施工环境复杂。”王露说,“当时,我就想着作为大国重器建设的一员,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干好,一定要坚持到底。”

他白天扎根现场,及时解决现场各类地质问题,有序组织施工作业;同时,认真落实签证备忘工作,为白鹤滩施工局顺利完成地质超挖申报提供了支持。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电站施工

鏖战地厂迎挑战

年7月,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厂开始由开挖阶段向混凝土浇筑阶段转序。王露也开始逐步向技术管理工作转型,全新的挑战再次袭来。

查阅资料、学习专业知识、咨询专家前辈和一线工作人员……面对新岗位的挑战,他丝毫没有退缩,并将前期积累的施工经验与技术管理相融合。期间,他先后主持编制了右岸尾水连接管衬砌混凝土、尾水管检修闸门室衬砌混凝土、右岸主厂房蜗壳混凝土、右岸主厂房发电机层混凝土等施工方案,助力打造白鹤滩水电站右岸三大洞室“精品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厂房

转战高原立新功

年10月,王露转战位于川藏高原的叶巴滩水电站。面对高原、高寒、高海拔的施工作业环境,他抱着“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迅速调整工作状态。

工程建设前期,现场技术人员缺乏,王露一方面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方面查找各方高原施工技术资料,将叶巴滩水电站现场实际与前期白鹤滩水电站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对比结合;一方面组织对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中的各类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同步开展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工作培训,确保现场施工作业高效有序推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摸索,他牵头编制了一系列现场施工技术方案,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开挖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一批水电技术人才也在实践工作不断成长提升,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三维布局

学习引领做榜样

无论在白鹤滩还是叶巴滩,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闲暇时分,他总能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他常说:“作为一名一线技术人员,我们要了解的绝不只是眼前的几个施工部位和几份施工方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工程建设的全面深入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叶巴滩水电站洞室施工

工作中,他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材料。不论是水电招投标规范文件,还是水电概预算知识,亦或者是合同法规及CAD制图、计划管理方面……他在不断的学习提升中,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于年顺利通过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年通过一建市*增项考试。

提升自我的同时,他还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多听多看多想”就是王露对新员工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日常工作中他常常带着青年员工看图纸、跑现场、做技术分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传、帮、带”作用,用自身工作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助力青年技术人才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人贵有恒、事成于敬。20余项专利、12项科技进步奖、6项工法、百余份技术方案编制……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未来,他还将带着这份坚韧和毅力书写新的篇章。

素材来源:公司团委、叶巴滩地厂项目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十杰rdquo风采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