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是助听设备中的一种,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使用者的综合听力情况进行对症验配,不是一次配好了就可放任不管的。
此外,要想助听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除了看助听器本身的品质和专业人员的验配水平,还与助听器是否使用得当等有着极大的关系。
今天,我们罗列在助听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发挥助听器的作用。戴助听器前做好准备
1检查电量是否充足常见检查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电池放到简易测电器上,如果电量充足,红灯会很明亮,否则灰暗或不亮;
另一种是带电压测量的仪器,可以显示电池的实际电压。
目前大部分可编程数字助听器都具有低电压提醒功能。如果电压偏低,会自动报警,提示更换新电池。
2检查助听器发声是否正常受助听器本身工作状态和耳模导声孔通畅度的影响,助听器的放大和输出也会发生变化。
北方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助听器的耳钩和耳模导声管中容易出现水珠,导致助听器无声或声音异常。此外,耳道耵聍较多,也容易阻塞耳模声孔,影响声音传导。
3检查戴助听器后是否有啸叫啸叫的主要原因是助听器戴得不到位,此时按步骤重新配戴即可。
对于小儿来说,啸叫的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道变大,耳模相对小,二者不匹配,解决的方法是重新制作耳模。
啸叫的第三个原因是助听器耳钩或耳模有裂痕,也可能是耳模导声管与耳钩衔接不好,需要更换耳钩或导声管即可解决。
4检查使用者对声音的敏感是否有变对于小儿来说,感冒、发热等均会引发一次性的听力下降。建议家长每天早上给小儿戴上助听器后检查其对声音的听取状况。
例如让孩子听取玩具的声音,或以前学的单词,并与前一天的听取水平做比较。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林氏六音,让其听取并复述,如能准确复述则基本正常。如有异常,要查找原因,必要时需同专业验配人员共同解决。
提高信噪比,才能无惧嘈杂环境
研究表明听损患者不仅听敏度下降(听阈上升),更重要的是听觉分辩能力的降低,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里。
另外,也需减少自己发出声音的干扰,过多的回声会严重影响听者的言语清晰度。
正常人听清言语声所需的信噪比不低于-5分贝即可,而有听力损失后则可能需要信噪比大于10分贝才可。
虽然数字助听器能部分解决噪声的问题,提高信噪比,但可能仍不能像人耳那样及时、有效,所以建议患者尽可能在信噪比高的环境下交流,或是配合使用辅助助听装置,用于聆听较远距离、噪声较大的环境。
会听,才能听得更好
经常有听损者抱怨戴上助听器后,还是不能和常人一样正常交流,与对方离得远点,听得就不太清楚。
这是因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使用麦克风收集声音的时候,助听器的最佳距离一般建议是1.5米以内,超出这个距离,助听效果一般就会打折扣。
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你单耳选配助听器,应尽量让对方在你助听器选配耳一侧交流。
此外,聊天时面对面,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辅以唇语;让对方适当放慢语速,或将长句简化为短句等,都是聆听的小技巧,帮助听的更好。
所以,要想戴上助听器后,充分发挥助听器的作用,需要从佩戴前的准备,了解环境对聆听的影响,和聆听小技巧等多方面入手,相信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你能听得更好。
留言有奖活动活动时间:6月17日—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