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优惠信息
入夏以来,小儿科门诊上不时有这样症状的孩子来就诊,乏力、食欲差、较长期(一般超过一周)发热(一般是低热),其他一般状况良好,经诊断为夏季热。医院小儿科主任聂非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夏季热?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何谓夏季热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特有的热性病,临床表现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一般认为是因气温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夏季热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于夏季,多发于每年的6、7、8月份,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若无其他合并症,预后良好,可于秋凉以后自行暖解。
病因
夏季热的病因主要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其中好发人群为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无常见的诱发原因。
因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汗液排泄功能差出汗少,不易散热有关。汗腺功能不足造成小孩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热,而且患暑热症的婴幼儿容易每年都发生。
症状
夏季热的临床表现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部分患者可有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有神疲乏力、烦躁不安、嗜睡、形体消瘦等症状。
1、发热。发热可持续2~4个月之久,体温在38℃~40℃波动,并且随气温的高低而升降。天气越闷热,孩子的体温越高;气温下降时,孩子的体温就会有所下降。
2.口渴、多饮多尿、汗闭。因发热导致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正常防御反应降低,造成口渴、多饮。人体发热导致基础代谢率增加,物质代谢加快,水分代谢加快,导致多尿。
3、类似感冒发病初期的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并发症有神疲乏力烦躁不安嗜睡形体消瘦等。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患儿出现长期发热、口渴多饮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出现多尿、汗闭、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及嗜睡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治疗和家庭护理
夏季热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同时防暑降温,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一定程度上也会有不错的疗效。
一般治疗
采取措施防暑降温,比如开空调、电扇、尽可能多在凉爽的环境中。同时注意居室通风、凉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不予药物干涉,主要是饮食的调理和辅助清热解*祛湿和胃的茶饮。在这里推荐2个小药方,可供选择。
1.清身饮颗粒
组成成分是枸骨叶、玄参、地骨皮、龙骨、太子参、地*、糯稻根、甘草,各5g左右。煎茶饮用。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气微、味甘、涩、微苦。小儿酌量,用于养阴清热,益气敛汗。
2.地骨皮汤
由青蒿、地骨皮、薄荷、益元散、淡竹叶、连翘、金银花、芦根、胡*连组成。各5-8g煎茶饮。
夏季热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注意居室通风、凉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尽量不要用退热药物,更不要使用抗生素,体温过高时可以物理降温。
饮食以清淡、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量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如果是母乳喂养,要继续坚持。
天气炎热时减少外出,让孩子在家里避暑;要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必要时可以使用空调,但温度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6℃~28℃。
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常用温水给孩子洗澡。浴盆中放适量水,水温要比孩子体温低3℃~4℃,让孩子在其中浸泡20~~30分钟,以帮助降温散热。家长应鼓励患儿勇敢坚强,积极配合治疗。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