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盛夏来临之时,三伏灸就特别火热,人们会早早地提前两个月预约,或是自己准备好材料在家灸。
可是,很多刚接触中医的朋友就有疑问了——平时灸不就可以了吗?为啥三伏灸却这么受欢迎?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要就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什么是三伏?
一、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推算三伏的具体日期来源于古代的干支法,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今年7月11日这一天,正式进入传说中的三伏天,也就意味着真正炎热的夏天来临了。
那么什么是三伏灸呢?
二、什么是三伏灸
古人根据三伏天发明了三伏灸,又名天灸,而现代人所说的三伏贴就是由古人创造的三伏灸传承而来。
三伏灸的机理为:
三伏天是全年天气中最热,气温达全面峰值,是阳邪最盛行的时候,此时人体的皮肤腠理疏松,气血经络通畅,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在三伏天做艾灸,相较于平时而言,集结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因素,可以说是:做一次三伏灸,抵十次平时灸!
三、三伏灸的适应症
三伏灸对调理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疗效;对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也能够增强体质,扶持正气;
对患有慢性肠胃疾病及小儿厌食等症状也适用;患有不同痹症而时常疼痛的人也适用;还有大多数困扰女性的问题,也都很适合在三伏天来进行调理。
四、三伏灸常取的穴位
保健常用穴:大椎、肾俞、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肺系疾病常用穴:风门、大椎、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
补益气血健脾常用穴:肾俞、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等;
风湿痹痛常用穴:肩髃、手三里、曲池、后溪、关元、阳陵泉、阿是穴;
女性常用穴:肝俞、期门、子宫、血海、三阴交、太冲;
男性常用穴:肾俞、命门、关元;
老人常用穴:关元、气海、足三里、涌泉;
小儿常用穴:大椎、身柱、神阙。
五、三伏灸从何时开始灸?
虽然今年三伏从7月11日,但实际上我们可以从7月3日就开始做伏前解*灸,为正式的三伏灸“开篇”筑基。
年三伏灸时间表
伏前解*:7月03日—7月10日初伏驱寒:7月11日—7月20日中伏清养:7月21日—8月09日末伏化瘀:8月10日—8月19日伏后加强灸:8月20日—8月29日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艾灸恰恰是通过艾的药力深入脏腑达到效果,激发阳气。三伏天内外阳气都很盛,所以建议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在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内保证每一伏都做艾灸。
“三伏灸”这是一个连续的调理过程,不要指望灸一次就立竿见影,因为艾灸是通过温经通络来达到作用的。
在做艾灸之前,如果先做做全身经络推拿、点穴的调理,提前将经络疏通开来,这样艾灸的时候,热力和药力就更容易通过经络气血直达五脏六腑发挥作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