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病虫害预测预报
樟巢螟
樟巢螟又名榄绿瘤丛螟、樟叶瘤丛螟、樟丛螟,主要危害樟树等樟科植物。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它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中下旬化蛹,5~6月成虫羽化、交尾、产卵。成虫夜出活动,有趋光性,卵多产于缀叶内或叶背边缘,呈鱼鳞状重叠排列。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有的整株叶片几乎吃光,严重影响樟树生长,有的虽对生长影响不大,但树上虫巢多,影响绿化效果。
樟巢螟
6月上旬始见第一代幼虫,6~7月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第二代幼虫为害期8~9月,孵化高峰为8月中下旬,10月后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目前7月份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樟树被樟巢螟为害状
防治方法
一、人工防治
人工摘巢,烧毁虫苞。樟叶瘤丛螟幼虫躲在虫苞内危害,每个虫苞有幼虫5-20条。人工摘除虫苞,消灭害虫。对于高大樟树应采用带钩长杆,钩除虫苞。摘下虫苞应集中烧毁。
二、化学防治
在虫害发生之前,在树根部埋辛硫磷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25%灭幼脲3号倍液,或1.2%苦参烟碱倍液,虫龄较大时可选择45%杀螟松倍液,或48%乐斯本倍液防治。
红火蚁
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invicta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难以防治而得名。其通用名,火蚁,则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在中国红火蚁是入侵生物。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其中的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不具刺或齿。
红火蚁
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食物包括种野生花草的种子,57种农作物,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和腐肉等,他们有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的行为。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内部结构呈蜂窝状。新形成的蚁巢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小土丘状的蚁丘。新建的蚁丘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随着蚁巢内的蚁群数量不断增加,露出土面的蚁丘不断增大。当蚁巢受到干扰时,蚂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红火蚁在蚁丘四围有明确的领地意识,而蚁丘的特点及主动攻击入侵者的行为,可以作为迅速判断是否为红火蚁的方法之一。
红火蚁巢穴
红火蚁巢穴
在年12月初,浙江省首次在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发现红火蚁疫情。目前浙江省有多县市区出现红火蚁,义乌市也发现过红火蚁的踪迹。
防治方法
一、对城市公园绿地、小区绿地及园林绿化带区域等红火蚁易发区域开展全面普查,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同时就地灭杀,操作的时候要注意防护,不能采用驱赶式防疫。
二、施药前要做好蚁巢探明工作,在有红火蚁出没地方和蚁巢做好标记,实施统一施药,根据巢穴大小灌输*液,4.5%高效氯氰菊酯-倍(50千克水用药量35至50克)、1.8%阿维菌素-倍(50千克水用药量为25克至35克)进行灌输*杀,*杀关键是要灌药量足够致使蚁巢达到饱和状态,使药液深入到巢穴深处,巢穴外围活动的红火蚁要施药喷杀,经7-10天要进行第二次*杀,确保有效彻底消灭红火蚁。
红蜘蛛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香樟,梧桐,月季,海棠等多种植物。
红蜘蛛是危害园林花卉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严重时植株发生*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同时,红蜘蛛还是病*病的传播介体。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以及根际周围浅土层土缝等处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时,越冬雌成螨开始活动危害。展叶以后转到叶片上为害,先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为害,从若干个小群逐渐遍布整个叶片,常使全树叶片枯*泛白。发生量大时,在植株表面拉丝爬行,借风传播。该螨完成一代平均需要10至15天,既可营两性生殖,又可营孤雌生殖,雌螨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螨可交配多次。一般情况下,全年都有发生,7至8月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各养护单位需要及时防治。
樟树被红蜘蛛为害状
防治方法
一、人工防治
(1)对大多数红蜘蛛来说,均属于高温活动型。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红蜘蛛各虫态的发育周期、繁殖速度和产量的多少。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导致其大发生。平时养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