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内
科
肺痈
●概念
肺痈是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内痈之一。西医学中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在因素有密切关系,肺经痰热素盛或原有肺系疾病复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①外因:风热上受,或风寒袭肺。②内因:肺经痰热素盛,或原有肺系其他痼疾;或中*、溺水、昏迷不醒。
主要病机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痰热壅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内溃外泄。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在于热壅血瘀,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本病的病位在肺,其病性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后期可出现气阴两伤。
●辨证分型
①初期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时尤甚,咳吐白色黏痰,痰量由少渐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尖红,苔薄*或薄白少津,脉浮数而滑。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代表方:银翘散。
内热转甚,身热较重,咳痰*,口渴者加生石膏、炒*芩;咳甚痰多加杏仁、川贝母、前胡、桑白皮、枇杷叶;胸痛,呼吸不利,加瓜蒌皮、广郁金;若头痛者,可加菊花、桑叶;燥热伤津者,可加麦冬、花粉。
②成痈期
临床表现:身热转甚,汗出身热不解,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稠痰,或*绿色痰,自觉喉间有腥味,咳嗽气急,口干咽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化瘀消痈。
代表方:苇茎汤合如金解*散。
前方重在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后方则以降火解*、清肺消痈为长。热*内盛者,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金荞麦、蒲公英等;痰热郁肺,咳痰*稠,可加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胸闷喘满、咳唾浊痰量多者,宜加瓜蒌、桑白皮、葶苈子;便秘者,加大*、枳实;胸痛甚者,加枳壳、丹参、延胡索、郁金。
③溃脓期
临床表现: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舌质红,苔*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
代表方:加味桔梗汤。
脓出不畅者,加皂角;气虚无力排脓者,可加生*芪;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丹参、侧柏叶等。
④恢复期
临床表现: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欲改善,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溃处不敛者,可加阿胶、白蔹;脾虚食少便溏者,配白术、山药、茯苓。如有低热,可酌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若邪恋正虚,咳痰腥臭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当扶正祛邪,治以益气养阴,排脓解*,酌加鱼腥草、败酱草、金荞麦等。
拓睿教育成都中医药大学竟然涨33分!内附导师信息~拓睿教育
陕西中医药大学调剂信息抢先发出!拓睿教育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调剂信息公布啦!拓睿教育
中药背诵——发散风寒药拓睿教育
方剂背诵——解表剂中药总论背诵点拓睿教育
广州复试经验分享课,有需要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啦!
拓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