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世界中心说,占据中亚及西伯利亚腹地的游牧民族往往会随着气候转冷而南下入侵,在我们的历史书里,不管什么朝代,中原北部总会盘踞着一堆两个字的游牧民族,一不小心就给汉文明带来不小的冲击。
在古代中国文化圈和西方的距离屏障和地理屏障非常大,但这并不妨碍文化圈之间的互通有无,除了宗教与贸易外,你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我们老祖宗对西方老外的一些“间接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归功于老祖宗,一方面也是那些游牧民族的功劳。
不少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迁徙经历,都可以概括为干中国王朝——被中国王朝干——西迁——干西方王国——定居的模式,只是岁月变迁,语言多变,我们并不知道那些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今天的世界版图有什么关系。
先秦时期,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叫匈奴,虽说是少数民族,但有史料记载匈奴人是夏朝后裔,所以于中原文化至少是有渊源的,他们甚至还过端午节。匈奴屡次进犯中原,给相应的中原王朝带来了不少损失,从商朝开始,匈奴的足迹就屡屡建于史料。秦汉时期,中原国力强盛,开始有意识的处理匈奴问题,几次败仗后,匈奴对中原的威胁越来越小,多次分裂,相当大一部分同化到汉族之中,而北匈奴一部西迁,至此杳无音讯。
阿提拉(约-)
大约多年后,在东欧出现了一支被称为匈人的部族,他们屡次进犯东欧部落和东西罗马帝国,5世纪中期,匈人领袖阿提拉甚至围困了君士坦丁堡,进攻到了意大利,迫使东罗马帝国割地赔款。为了对抗匈人的铁蹄,罗马当局启用了大量日耳曼雇佣*,最后反而使西罗马帝国灭亡在日耳曼人手中。匈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现在的匈牙利又是不是匈人的后裔,当今的历史学家依然争论不休,但亚欧大陆诸多文明之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未来会有更加明显的显现。
匈人帝国
每一个强大的巨人总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对手,7世纪至8世纪,北方的突厥人屡次在与唐帝国的战争中落败,与匈奴一样,他们要么被中原同化,要么选择西迁,西迁之后的突厥成为了一个符号,被许多文明继承。其中西突厥最大的一支部落联盟称为乌古斯人,乌古斯人在现在的中亚地区成立了一个国家叫乌古斯叶护国,10世纪的时候,乌古斯叶护国的一大重要分支塞尔柱突厥人分裂了出来。11世纪,开了外挂的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了庞大的帝国,这就是塞尔柱帝国,帝国的*队甚至俘虏过拜占庭的皇帝,甚至攻占了耶路撒冷。占领安纳托利亚半岛后,塞尔柱帝国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从属国,这就是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国又被蒙古人所灭,到15世纪,奥斯曼人开始统治这片地区,他们的帝国叫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就是“突厥”的音译。可以看出土耳其语突厥的渊源其实并不大,不过是地域与文化的继承关系。
安纳托利亚半岛
我们上溯到西突厥时期,当时西突厥核心区域边缘的可能有别的民族血统的突厥人被称为突厥蛮,这个“蛮”就是man,突厥蛮说着说着,就走嘴了,变成现在的“土库曼。”
土库曼斯坦也好,土耳其也罢,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突厥人的遗产,世界文明史上的每一个螺丝钉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稍微扇动翅膀,就能引起毁天灭地的暴风。
我是老白,坚信内容为王的创作者,期待与你同行
主编老白